Powered By Blogger

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

青蛙的特徵與功能

特徵
1,頭上有两只圓而突出的眼睛
2,一張又寬又大的嘴
3,舌頭很長
4,身體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條紋,腹部是白色
5,身體下面有四條腿,前腿短,後腿長,脚趾間有蹼。
6,青蛙是兩棲動物,能在地上跳,也能在水里游,會發出“呱呱”的聲音,雄的叫聲響亮。
  春天,青蛙在水草上產卵,卵慢慢地變成蝌蚪。蝌蚪是黑色的,圓圓的身體,有一條長尾巴,蝌蚪一天天長大,先後出後腿,再长出前腿,尾巴漸漸地縮短退化,最後變成青蛙。

活動習性

夜行性動物,在晚上活動。但是在繁殖季節的時候,尤其是下雨天,白天也可以看到他們出來嗚叫求偶。



呼吸

蛙是體溫會隨著外界環境而變的外溫動物,肺的發育也很差,必須靠溼潤的皮膚和口腔內膜呼吸,因此大多棲息在溫暖潮濕的地方。


為了減少水份的蒸發,牠們成為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,白天則躲在樹林底層的落葉堆?




覓食

覓食是牠們平常晚上的最重要的活動。由於牠們只看得見會動的東西,所以牠們的食物種類多半是一些小虫子。青蛙很喜歡守在路燈底下,等著那些撲向亮光的小虫自投羅網,成為牠們的晚餐。



成蛙

肉食性,僅吃活的、會動的食物,一般吃比他嘴巴小的動物,例如狹口蛙科的青蛙小頭小嘴,常吃的食物就是螞蟻。



蝌蚪

一般素食性,吃些藻類、浮游生物。





樹蛙

並不是所有的樹蛙都是綠色的。台灣的樹蛙科樹蛙有十種,其中五種是綠色樹蛙並且產泡沫型卵塊;五種是褐色樹蛙,在溪流或陸地上產卵。




棲地

除了水棲性青蛙終年住在水裡,大部分的青蛙平常棲息在樹林底層陰暗潮濕的角落,生殖季節才會遷移到水域繁殖,並發出求偶叫聲。



繁殖

「一隻青蛙一張嘴,兩隻眼睛四條腿,噗通噗通跳下水,蛤蟆不喝水太平年,蛤蟆不喝水太平年」。這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兒歌,但如果您真的以為青蛙跳進水裡是為了喝水,那您就錯了!青蛙是不喝水的,牠們從食物及皮膚吸收獲得水份。


青蛙跳進水裡,主要是為了繁殖。因為不論牠們平時多麼的安靜隱密,到了繁殖季節的時候,都會爭先恐後地遷移到水域,此時,雄蛙還會發出嘹亮的叫聲以吸引雌蛙,並展開一年一度的求偶嘉年華會。







叫聲

每一種青蛙的叫聲都不一樣,有種間辨識的功能。聲音是從喉嘴的聲帶發出來,喉部向外突出來的嗚囊則是擴音箱,可放大聲音。




青蛙的中文俗名

常以發現地點為名,例如諸羅樹蛙、台北樹蛙;發現人名,例如莫氏樹蛙、黑蒙西氏小雨蛙;或者外型特徵,例如金線蛙來命名。



青蛙與環境

青蛙不論成蛙或蝌蚪,皮膚都直接和環境接觸,立即反映環境的變化,是最好的指標生物。今日的青蛙,明日的人類;沒有青蛙的地球,也不適合人類居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